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_附近约24小时随叫随到,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100元联系电话号码

首页> 新闻动态>草原深处的沙布嘎被誉为“大学生摇篮”

 

 

草原深处的沙布嘎被誉为“大学生摇篮”

择稿人员: 刘磊    |  发布日期: 2020-07-28   |   访问次数: 1894    
字体:
〖背景色:

 草原深处的沙布嘎被誉为“大学生摇篮”

  总共388户牧民的嘎查,先后送出294名大学生。其中,10名博士,17名硕士

  “从恢复高考至今,共有388户牧民的沙布嘎,先后送出294名大学生。其中,有10名博士、17名硕士,大家都说我们这里是大学生摇篮?!?月26日上午,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沙布嘎嘎查党支部书记包玉龙自豪地告诉记者。

  一个位于草原深处的偏僻牧业嘎查,为啥能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包玉龙介绍说,建国初期,这里的牧民除了放牧什么都不会,米面蔬菜必须到旗里买。有个牧民去买鸡,可是不会用汉语表达,就指着鸡蛋说“买它的妈妈”,成了当地的笑料?!罢舛际浅粤嗣晃幕目靼?!”包玉龙感慨地说。

  牧民们当家作主后,就开始了对文化教育的追求。上个世纪60年代初,沙布嘎培养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有国家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撑腰,沙布嘎崇尚教育的传统再次发扬光大。“前些年,嘎查曾举办过大学生那达慕,以蒙古族最高礼仪,给尊师重教的好家长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献上哈达,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发放学习用品。连续多年,沙布嘎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卑窳怠?/p>

  1990年,沙布嘎嘎查建立了集体教育帮扶机制。根据牧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对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300到500元。从2007年起,奖励金额增加到本科1000元、专科800元。这个奖励机制,不但减轻了牧民家庭负担,也激励了学生们好学向上的信心。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的乌云毕力格,是沙布嘎走出的学子之一。他的哥哥乌恩巴图,对当年资助弟弟上学的情景记忆犹新:“父母身体不好,我14岁就在生产队挣工分供弟弟上学,一次给弟弟送学费,为了节省鞋子,我光着脚走了100多里路。每次说起这事,弟弟都会心疼得掉眼泪。”

  现在西北民族大学攻读博士的其力格日,谈到幼年读书的情景时眼泛泪光:“有一次和额吉到苏木办事,我看中一本书,额吉买不起,就用玉米棒子做抵押租下了那本书,等我读完后,额吉又用书赎回了玉米棒子?!?/p>

  “蒙古族有句谚语:用金银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装饰自己。”79岁的楞格吉玛说,“我们家族18口人,出了11个大学生,我的6个子女中有5个是大学生?!彼乃镒游诼砣舸幽喜笱П弦岛蠡氐礁虏?,成立了牧业公司指导牧民培育良种牛,希望靠知识改变更多牧民的命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 霍晓庆)


[责任编辑: 杨晓丽]


相关新闻